以太网命名规则
10Base5: 这里的 “5” 代表传输距离最远为 500 米,介质是粗同轴电缆 (Thick Coaxial Cable)。
10Base2: 这里的 “2” 代表传输距离接近 200 米(实际是 185 米),介质是细同轴电缆 (Thin Coaxial Cable)。
100Base-TX: 速率为 100 Mbps,使用双绞线 (TX 表示传输方式)。
1000Base-T: 速率为 1000 Mbps (1 Gbps),使用双绞线。
10GBase-F: 速率为 10 Gbps,使用光纤 (Fiber Optic)。

以太网传输介质
10Base5:{粗同轴电缆 (Thick Coaxial Cable)}
10Base2:{细同轴电缆 (Thin Coaxial Cable)}
1000Base-T:{双绞线 (Twisted Pair)}
10GBase-F:{光纤 (Fiber Optic)}

物理接口层负责哪些定义
{机械特性}: 定义物理连接特性 , 包括采用的规格 , 接口形状 , 引线数目 , 排列情况 , 引脚数量
{电气特性}: 传输二进制时 , 传输信号的电压范围 , 阻抗匹配 , 传输速率 , 距离限制
{功能特性}: 描述电平的意义 , 接口部件信号线用途 ;
{规程特性}: 规定各个物理线路工作规程 , 时序关系 ;

Q: 物理接口层与物理层相同吗?
A: 不同
物理层为 OSI 参考模型中的最后一层
而物理接口层为物理层概念在硬件上的具体体现